您好,歡迎進入【雷科星防雷器|智能防雷模塊】官網(wǎng)!
    24小時咨詢熱線:13807314826
    全國咨詢熱線:400-876-1400
    新聞中心NEWS

    追求防雷產(chǎn)品的完美質(zhì)量

    ,致力于產(chǎn)品的良好用戶體驗

    四川7人挖蟲草為何同時遇難
    ?夏季雷雨頻繁
    ,野外活動謹防雷擊

    發(fā)布時間:2022-07-28人氣:187

    5月28日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德榮馬鄉(xiāng)發(fā)生了一起雷擊事件
    ,7名正在山上采挖蟲草的村民被雷電擊中身亡
    ,分別來自兩個家庭,年齡大的也才30多歲
    ,有4名女性
    ,3名男性
    ,其中還包括一名小孩。



    根據(jù)石渠縣的“報告”指出

    ,這7位村民是在采挖蟲草避雨時遭遇雷擊身亡的
    ,其中那名小孩當(dāng)時還是被他的媽媽背著的,雖然雷擊事件之前也有發(fā)生
    ,但是造成這么大的傷亡尚屬首次
    ,非常的罕見。



    另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并結(jié)合石渠縣的地理位置得知

    ,隨著仲夏的來臨
    ,每年的這個時候是當(dāng)?shù)叵x草采挖的季節(jié),村民會上山采挖蟲草貼補家用



    要知道的是

    ,石渠縣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北部,與青海玉樹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
    、西藏江達縣
    、四川色達縣和德格縣等州縣毗鄰,總面積約為2.52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
    、藏、青三省區(qū)交界地帶
    ,并且也是四川省海拔最高
    、面積最大的一個縣,境內(nèi)平均海拔達4520米
    ,石渠縣城就坐落在海拔4265米的雅礱江支流翁曲西北岸



    而冬蟲夏草主要生長在3000-5000米的高山上,交通極為不方便

    ,所以每年的5月和6月到了采挖蟲草的季節(jié)
    ,為了節(jié)省往返時間和體力,村民通常會在山上過夜
    ,以便第二天繼續(xù)采挖
    。不過,由于山高路遠
    ,山上許多區(qū)域信號非常弱
    ,有時候甚至完全沒有信號,所以聯(lián)系起來非常不方便



    與此同時

    ,夏季也是雷雨等極端惡劣天氣突發(fā)的季節(jié),尤其是在海拔很高的高山上,氣候更是變幻莫測
    ,有時候在一天或者在更短的時間內(nèi)會經(jīng)歷“四季變化”
    ,這主要是因為在對流層中,海拔每上升100米
    ,氣溫會下降0.6℃



    石渠縣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南緣,這里地處我國夏季風(fēng)的“迎風(fēng)坡”

    ,當(dāng)相對潮濕的暖濕氣團向西北運動時
    ,遇到高海拔山地的阻擋,氣流就會被迫輻合上升
    ,從而引起“絕熱降溫”效應(yīng)
    ,使水蒸氣凝結(jié)成小水滴,然后形成雨水降落
    ,這便就是“地形雨”的成因



    然而,氣流輻合上升過程中

    ,在強烈的熱對流作用下高空云層會發(fā)生劇烈翻滾,使得空氣中的小水滴
    、冰晶或霧滴之間產(chǎn)生摩擦



    在物理課本中我們學(xué)過“摩擦生電”的原理,當(dāng)小水滴或冰晶之間發(fā)生摩擦碰撞而充滿了靜電

    ,就會發(fā)生電荷交換反應(yīng)
    ,能量也會發(fā)生變化,重量較輕
    、帶正電的便向上運動堆積在云層上方
    ;較重、帶負電的就會向下運動聚集在云層底部
    ,因此在云團的上下就會形成正負電荷區(qū)
    ,從而形成雷雨云團。



    當(dāng)氣流輻合上升運動非常強

    ,就會有大量帶負電的云層在云團下方聚積
    ,而地面則會受云團底部大量負電的感應(yīng)帶正電,當(dāng)這兩種電荷差距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正負相吸”
    ,兩種電荷相遇就會以閃電的形式釋放能量



    由于閃電這條特殊的“電路”,其電流和熱能非常高

    ,如果避雷設(shè)施設(shè)備不全或避雷方法不當(dāng)
    ,一旦被雷電擊中后果不堪設(shè)想。



    而山上氣候潮濕

    ,大樹又非常容易“引雷
    ,因此雷電很容易順著大樹傳到地面
    ,這也是為何一再強調(diào)下雨天時不要在大樹下躲雨的原因。如果“運氣”不好
    ,舉起高爾夫球桿或者龍舟鼓手揮手敲鼓
    、站在樓(塔)頂都有可能遭雷電擊中。



    比如:2013年7月

    ,廣東東莞的鄧先生在高爾夫球場揮桿擊球時不幸被閃電擊中球桿頂端
    ,電流從他身體穿過,他的衣服瞬間變成碎片
    ,身上多處被燒傷
    ,呼吸和心跳一度停止,雖經(jīng)搶救最后落下重傷



    今年6月3日

    ,在湖南湘潭湘鄉(xiāng)市泉塘鎮(zhèn)石獅江村的湘江支流漣水河中,一名男子在劃龍舟過程中不幸被閃電擊中
    ,據(jù)同船隊友稱該男子是鼓手
    ,事發(fā)時伴有幾聲雷鳴聲,隨后這名鼓手翻落進翻滾的河水中失聯(lián)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

    ,在被雷擊致死的事件中,大約有一半不是直接被閃電擊中
    ,而是被閃電經(jīng)過的“地電流”電死的



    當(dāng)云團底部的負電荷與地面的正電荷“正負相吸”形成閃電擊中地面,而電流會以觸地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

    ,并且越往外電流越小
    ,從而產(chǎn)生“電壓梯度”。



    由于電流在傳輸過程中

    ,遇到阻力大的地方電流非常小
    ,而遇到阻力小的地方電流很大。而人體或者動物的電阻要比地面小得多
    ,所以當(dāng)人畜站在或者經(jīng)過“地電流”擴散的區(qū)域
    ,較大一部分電流就會從“一條腿進另一條腿出”的方式繞開一段地面。



    如果此時邁開的步子較大

    ,這就意味著兩條腿之間的“跨步電壓”增大
    ,如果“跨步電壓”達到40~50伏時,就會有觸電危險
    ,如果不慎被絆倒“跨步電壓”則會更大
    ,嚴重時可致人(畜)發(fā)生觸電死亡。



    比如:2021年5月下旬,海南東方一場驚雷劈死了42頭牛

    ,造成牛主人損失70余萬元
    ,不幸中的萬幸是沒有劈到人。根據(jù)分析
    ,一次驚雷竟能劈死幾十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蚺c“跨步電壓”有關(guān)。



    在自然放養(yǎng)的情況下

    ,42頭牛散開的面積大約有幾十到上百平方米
    ,在這樣的情況下閃電幾乎不可能同時將這么多牛劈死。



    但是由于“跨步電壓”的存在

    ,當(dāng)閃電擊中其中的某一頭牛時
    ,產(chǎn)生的“地電流”就會向四周擴散,而牛的前后腿之間跨度要更大一些
    ,所以周圍其它牛也要承受數(shù)倍的電壓
    ,所以在雷雨季節(jié)雷電電死一群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近年來

    ,雷雨季節(jié)雷電擊中人和牲畜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教訓(xùn)及其深刻
    ,尤其是像印度更是全球雷擊致死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
    ,每年超2500人因閃電死亡,所以在我們?nèi)粘9ぷ骱蜕钪幸脤W(xué)習(xí)和運用防雷常識



    1、養(yǎng)成觀察天氣預(yù)報的習(xí)慣

    ,尤其是雷雨季節(jié)重點關(guān)注暴雨預(yù)警信號(由低到高分為藍
    、黃、橙
    、紅四級)和雷電預(yù)警信號(由低到高分為黃
    、橙、紅三級)
    ,雷雨天氣盡量避免外出



    2、要做到很多個“不”

    ,如:雷雨天氣不玩手機
    、電腦、不接打電話
    、不洗澡(尤其是不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
    、不摸金屬管道等物件、不把頭或手腳伸出窗外、不在水面或水陸交界處逗留
    、不進入無防雷設(shè)施的建筑物下或到大樹下避雨
    、不在高坡上撐傘或舉物體等。



    3

    、如果在戶外遇到雷雨天氣
    ,要尋找有避雷設(shè)施的室內(nèi)或到鋼筋混凝土建筑物內(nèi)、汽車(關(guān)閉門窗)
    、山洞內(nèi)躲避
    ,遠離電線桿、路燈
    、輸電塔等設(shè)施或其它金屬物
    。若未能及時躲避雷雨,應(yīng)選擇地勢相對較低的地方人員之間盡可能散開
    ,且蹲下雙腳并攏避雷



    4、如果雷擊導(dǎo)致建筑物火災(zāi)發(fā)生

    ,要迅速切斷電源
    ,并用干粉滅火器、沙子等滅火
    ,切記不要直接潑水滅火
    ,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5

    、雷電的電流和熱能非常高
    ,如果被雷擊中導(dǎo)致衣服著火,應(yīng)立即趴著平躺
    ,避免燒及面部
    ,而施救者在做好安全防護下可用厚衣服沾水裹住傷者方式施救等


    你覺得這篇文章怎么樣

    0 0
    標簽:全部
    本文網(wǎng)址:
    ?夏季雷雨頻繁
    ,野外活動謹防雷擊">http://m.mofayichu.net/show.asp?id=254